公司要闻

摆脱固有思想束缚 全力打赢扭亏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7-30

“一天产能80吨?”我的第一反应是“能完成吗?”,结构件分厂自打成立以来还是头一次面临这么大的压力。因为工作关系,我以前经常跟结构件分厂打交道,对结构件分厂的产能还是非常了解的。近几年最多也就是月产1900多吨,这还要追溯到2016年的时候了,日产80吨对于现在结构件分厂可谓是困难重重。带着无比的好奇,我来到了结构件分厂的组焊三车间。之所以选择到组焊三车间一探究竟,是因为听说现在的组焊三车间平均日产已经达到了20吨左右。对于目前设备老化、人员紧缺的结构件分厂来说,这个成绩令人侧目。那么面对重重困难,组焊三车间是如何做的呢?车间主任李红勇给了我答案。



懂生产的人都知道,生产的五大要素是“人、机、料、法、环”。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要想提高产能也必须围绕这五大要素展开工作。

首先组焊三车间开展动员工作,发动车间一切劳动力量投入生产。天车工可以参与组对,计调人员可以打磨,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可谓是“全员皆兵”。

设备是目前制约结构件分厂扩大产能的关键因素。各型设备老化严重,尤其是天车,更是极大的阻碍了产能的进一步提升,成为了阻滞分厂“打好扭亏第一枪”的最大障碍。结构件分厂动员辅助车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行对天车故障进行排查和检修。同时组焊三车间号召员工,拒绝“等、靠、要”,在天车出现故障的时候“人扛车拉”,想尽一切办法保证工件组对焊接的顺利进行。

原材料是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而结构件的生产对于原材料成套性的依赖更是不可忽略的。因此下料的成套性就成了结构件分厂产能提速的关键。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下料的节约性和及时性成了一对矛盾体。要保障及时性,钢板和型材的利用率就无法发挥到最大。而要将钢板和型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就不然牺牲一定的及时性。更何况下料工序不仅仅是数控切割,还包含了打磨、开破口、钻孔等其他手工工序。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原材料配套的难度。组焊三车间立足产量,一切以完成产能任务为目标。采取主动出击的方法,到备料车间找活,已经完工的拉回去尽快组对,没有完工的也拉回去自行将剩余工序干完。对于少部分急需但没有切割的,经过沟通车间自己安排下料。总之,就是千方百计的想尽一切办法的保证生产的配套性。

生产技术是产品现实化的手段,好的方法能够让产品制造事半功倍。为了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提升产能,组焊三车间经过对以往产品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现有产品结构的分析,大胆的提出关于减小焊缝坡口以及焊缝堆高的合理化建议,引起了设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7月5日组成调研组对此项建议进行了调研。并以此项建议为基础,形成了《典型焊接分类方案》。在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做出了不俗的贡献。

组焊三车间在原材料进厂前,就已经开始为生产大干提前做起了准备。将积压库存全部清理出去,释放作业面积,应对高负荷生产需求。同时改善照明环境,提升员工们的工作效率,为日产80吨保驾护航。

听了以上的介绍,我由衷的佩服咱们结构件分厂的师傅们。他们为了企业发展殚精竭虑,真正是转变了过去陈旧的思想。但同时又保留了咱们产业工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由此我相信,只要咱上下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加油吧我的北方重工!


文:一心

摄影:王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