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亮出大国重器的精气神——方大集团北方重工混改6周年纪实之三
4月29日,由东北大学、北方重工、绍兴文理学院联合共建的深部金属矿智能开采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与技术专家委员会首次会议在东北大学举行。这场汇聚众多院士的高规格活动中,方大集团北方重工自主研发的竖井掘进机在镁光灯下折射出冷冽的工业之美,向世界展示了北方重工作为装备制造业国家队的硬核实力,也为企业混改6周年献礼。
历史总在关键时刻形成回响:6年时间,这位“共和国装备长子”在方大集团市场化改革赋能下涅槃重生,成为国家战略级工程核心装备供应商,绽放出新时代大国重器的神韵。
攀登科技之巅
挺起民族工业脊梁
自2019年混改至今,北方重工已填补国家空白19项,刷新5项世界纪录。其中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合作制造的首台100%国产化盾构机的工程验证,成功突破主轴承、刀具等关键部件关键技术,实现盾构机国产化“最后一公里”的突破,整体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隧道工程领域,2021年世界首台主梁中置换步行走式煤矿掘进机全断面掘进机下线;在散料搬运领域,2022年,世界最大跨距门式刮板取料机QGM700/65成功应用于海外市场,该项目不仅斩获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优秀奖,其共轨工艺更属国内首创;在冶金装备领域,2023年世界最大规格Φ5200×24500mm混合机、制粒机相继涌现;同年完成世界最大规格5500mm宽幅中厚板切头剪和定尺剪设计。
从技术引进到反向输出,北方重工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质的跨越,展示了大国重器实力。
从“三个有利”到“五个符合”
锻造国家战略支撑力
4月19日,北方重工会议室热潮涌动。中央党校教授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逻辑”的讲座,让在场中层以上管理者手中的笔尖始终未离纸面。“国家战略”“全球竞争力”“产业链安全”等关键词填满了百余本笔记。这种连续多年每月举行一次中央党校专家授课机制,构建了企业员工与国家的深层价值连接。
企业“三个有利”(经营企业一定要对国家有利、对企业有利、对员工有利)和“五个符合”(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市场化原则;符合对客户有利;符合对全体员工有利)的企业价值观,使北方重工实现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这种价值观凸显在当国家战略需要支持时,企业不计成本投入研发;当海外项目遭遇技术难题时,科研团队连续三个月吃住在车间攻关。
“混改不是简单的资本重组,而是思想基因的重塑。”北方重工总裁张翼飞展示着6年来迭代升级的战略坐标体系说。这种价值升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6年间累计参与十余项国家重大工程装备研制,斩获数项荣誉,培养出一批行业专家和顶尖人才。
构建产业生态
激活大国重器新动能
2024年末,辽宁方大装备制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震动业界。这个以北方重工为主体,面向全球装备制造产业链企业开展合作的平台,正以北方重工厂区设施、技术研发体系、产业工人队伍等核心优势,打造覆盖矿山、冶金、航空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通过“装备制造+工程服务+技术解决方案”的新型商业模式,满怀豪情面向未来。
6年间,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北方重工展现出龙头企业的担当。通过建立供应商协同创新中心,带动1200余家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实现战略合作伙伴百余家。这种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使得沈阳铁西区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相关产业年产值不断大幅度增长。
这种生态赋能效应在跨界融合中尤为显著。依托方大集团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的协同效应,北方重工正将重型装备制造经验向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延伸。
站在混改6周年的节点回望,这个曾经步履蹒跚的“共和国长子”,已成长为深地工程装备领域的“破壁者”、产业链升级的“赋能者”。其自主研发产品不仅开凿着地球的肌理,更丈量着中国制造的新高度。当北方重工掘进机的刀盘再次启动,那轰鸣声中承载的,正是一个民族工业走向复兴的时代强音。